行業動態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湖北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項目申報條件,對于條件介紹較為具體,小編簡單搜集了一下相對應的獎勵政策,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天門市、潛江市、仙桃市等地區的試點示范企業申報工作的內容,想要申報的可以自行了解一下,也可以直接來咨詢小編:
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8715065127(微信同號)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武漢分公司地址:東湖新區茅店山西路創星匯科技園A棟468室
一、重點范圍
分類開展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5種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鼓勵新技術集成應用、成套裝備創新應用。
試點示范項目要以智能車間/工廠為載體,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網絡互聯為支撐,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旨在推進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食品、紡織等重點行業智能化轉型和新模式應用。
二、湖北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項目申報條件
(一)項目實施單位在湖北省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運營和財務狀況良好,三年內在環保、安全生產、社會信譽等方面沒有不良記錄。
(二)技術處于國內先進水平;使用自主開發、安全可控的裝備和系統的項目優先推薦。
(三)按照《2021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要素條件》(附件1)相應類別的具體要求實施,且具有可復制性、可推廣性。
三、湖北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項目申報要求
(一)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原則,優先從市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中遴選推薦。
(二)請申報企業按要求認真組織申報材料,申報材料要素完整,格式規范,表述清晰,項目名稱準確具體,避免材料原因影響評審結果。企業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四、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條件
(一)離散型智能制造
1、車間/工廠的總體設計、工藝流程及布局建立數字化模型,并進行模擬仿真,實現規劃、生產、運營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2、應用數字化三維設計與工藝技術進行產品、工藝設計與仿真,并通過物理檢測與試驗進行驗證與優化。建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實現產品設計、工藝數據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裝備數控化率超過70%,并實現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與集成。
4、建立生產過程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實現生產進度、現場操作、質量檢驗、設備狀態、物料傳送等生產現場數據自動上傳,并實現可視化管理。
5、建立車間制造執行系統(MES),實現計劃、調度、質量、設備、生產、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實現供應鏈、物流、成本等企業經營管理功能。
6、建立工廠內部通信網絡架構,實現設計、工藝、制造、檢驗、物流等制造過程各環節之間,以及制造過程與制造執行系統(MES)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的信息互聯互通。
7、建有工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具備網絡防護、應急響應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護系統,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統失效。
通過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持續改進,實現企業設計、工藝、制造、管理、物流等環節的產品全生命周期閉環動態優化,推進企業數字化設計、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優化、精益生產、可視化管理、質量控制與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
1、工廠總體設計、工藝流程及布局建立數字化模型,并進行模擬仿真,實現生產流程數據可視化和生產工藝優化。
2、實現對物流、能流、物性、資產的全流程監控,建立數據采集和監控系統,生產工藝數據自動數采率達到90%以上。實現原料、關鍵工藝和成品檢測數據的采集和集成利用,建立實時的質量預警。
3、采用先進控制系統,工廠自控投用率達到90%以上,關鍵生產環節實現基于模型的先進控制和在線優化。
4、建立生產執行系統(MES),生產計劃、調度均建立模型,實現生產模型化分析決策、過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質量動態跟蹤以及從原材料到產成品的一體化協同優化。建立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優化。
5、對于存在較高安全與環境風險的項目,實現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和危險源的自動檢測與監控、安全生產的全方位監控,建立在線應急指揮聯動系統。
6、建立工廠通信網絡架構,實現工藝、生產、檢驗、物流等制造過程各環節之間,以及制造過程與數據采集和監控系統、生產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
7、建有工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具備網絡防護、應急響應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護系統,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統失效。
通過持續改進,實現生產過程動態優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視化,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產業鏈管理、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三)網絡協同制造
1、建有網絡化制造資源協同云平臺,具有完善的體系架構和相應的運行規則。
2、通過協同云平臺,展示社會/企業/部門制造資源,實現制造資源和需求的有效對接。
3、通過協同云平臺,實現面向需求的企業間/部門間創新資源、設計能力的共享、互補和對接。
4、通過協同云平臺,實現面向訂單的企業間/部門間生產資源合理調配,以及制造過程各環節和供應鏈的并行組織生產。
5、建有圍繞全生產鏈協同共享的產品溯源體系,實現企業間涵蓋產品生產制造與運維服務等環節的信息溯源服務。
6、建有工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具備網絡防護、應急響應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過持續改進,網絡化制造資源協同云平臺不斷優化,企業間、部門間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高度集成,生產制造與服務運維信息高度共享,資源和服務的動態分析與柔性配置水平顯著增強。
(四)大規模個性化定制
1、產品采用模塊化設計,通過差異化的定制參數,組合形成個性化產品。
2、建有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通過定制參數選擇、三維數字建模、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等方式,實現與用戶深度交互,快速生成產品定制方案。
3、建有個性化產品數據庫,應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特征進行挖掘和分析。
4、個性化定制平臺與企業研發設計、計劃排產、柔性制造、營銷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等數字化制造系統實現協同與集成。
通過持續改進,實現模塊化設計方法、個性化定制平臺、個性化產品數據庫的不斷優化,形成完善的基于數據驅動的企業研發、設計、生產、營銷、供應鏈管理和服務體系,快速、低成本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顯著提升。
(五)遠程運維服務
1、采用遠程運維服務模式的智能裝備/產品應配置開放的數據接口,具備數據采集、通信和遠程控制等功能,利用支持5G、IPv4、IPv6等技術的工業互聯網,采集并上傳設備狀態、作業操作、環境情況等數據,并根據遠程指令靈活調整設備運行參數。
2、建立智能裝備/產品遠程運維服務平臺,能夠對裝備/產品上傳數據進行有效篩選、梳理、存儲與管理,并通過數據挖掘、分析,向用戶提供日常運行維護、在線檢測、預測性維護、故障預警、診斷與修復、運行優化、遠程升級等服務。
3、智能裝備/產品遠程運維服務平臺應與設備制造商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產品研發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共享。
4、智能裝備/產品遠程運維服務平臺應建立相應的專家庫和專家咨詢系統,能夠為智能裝備/5、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備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通過持續改進,建立高效、安全的智能服務系統,提供的服務能夠與產品形成實時、有效互動,大幅度提升嵌入式系統、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集成應用水平。
五、新技術創新應用要素條件
采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及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與本企業項目創新融合,打造若干個典型應用場景,實現5G重點應用,AI深度賦能,數據全面驅動。
六、湖北省部分地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獎勵
武漢市對經國家認定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一次性獎勵人民幣200萬元。
咸寧市對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獎補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