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2024年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獎補項目申報條件類別
2024年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獎補項目申報指南,想要申報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獎補項目的江蘇省各地市企業,有疑問的,歡迎隨時聯系臥濤科技小編咨詢合作,臥濤科技,專注企業服務10年。
免費咨詢18715065127(手機/微信)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一、江蘇省綠色城區項目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設計品質提升、技術集成創新為導向,健全完善監管機制,在新建區域內推進高品質綠色建筑創新實踐。提升城區宜居程度、環境品質和管理水平,引導創建美麗宜居的綠色城區。具體條件如下:
1.鼓勵有條件的城區、校區、園區集中集聚資源,開展政策機制、專項規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創建行動示范,重點支持在2-3年內能夠見到實效的項目。
2.強化政策機制創新,落實綠色建筑閉合監管機制,工程項目采用全過程工程咨詢、建筑師負責制。優先支持與以建筑專業院士、住房城鄉建設部或省級人民政府命名的設計大師為主創設計師的設計單位進行合作的項目。
3.編制區域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和綠色生態專項規劃并批準實施,切實指導示范城區實施,探索開展綠色城市設計,研究建立包括高品質綠色建筑比例、裝配式建筑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綿城市建設、垃圾資源化利用等在內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構建科學合理。
4.區內新建建筑全部按照綠色建筑一星級標準設計建造,其中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占比超50%,三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占比超20%,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比例超過65%。
5.結合當地實際,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開展超低能耗綠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既有公共建筑綠色化改造、區域能源站建設等工作。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同步開展環境提升、圍護結構節能改造、適老化改造。
6.執行全面應用“三板”政策,區內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不低于50%并實行全裝修,新開工建筑采用裝配化裝修比例不低于30%。混凝土結構和組合結構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不低于50%,鋼結構、木結構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不低于60%。優先支持開展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組合結構等多種裝配式結構形式的綜合實踐。
7.制定發展目標和政策措施,明確規模以上建設項目全面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的要求,設計階段強化正向設計,區內新建項目設計、建造、運營階段的BIM技術應用分別不少于40%、30%、20%。設計、建造、運營一體化應用BIM技術的項目原則上不少于2個。
8.配套建設綠色城區宣傳展示中心,集中展示綠色生態理念、技術及工程應用。
二、江蘇省綠色建筑項目
(一)高品質綠色建筑實踐項目
1.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發揮建筑設計引領作用,豐富綠色建筑內涵,踐行工程建設組織管理模式改革,推進“江蘇建造”(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集成實踐,打造新時代精品工程。
2.建筑創作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注重建筑風貌塑造和當地文化傳承,設計建筑精品。優先支持實施建筑師負責制、全過程工程咨詢、設計單位牽頭的工程總承包項目。
3.應按照綠色建筑高等級標準設計建造。公共建筑應開展室內空氣品質動態監測,并對用戶實時展示監測數據,增強用戶直觀感受。鼓勵居住建筑開展公共空間和室外開放空間空氣品質動態監測。
4.國有資金投資的公共建筑應在設計、建造、運營階段集成應用 BIM 技術并取得良好效果。鼓勵其他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在設計、建造階段集成應用 BIM技術。
5.應滿足裝配式建筑要求,采用的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應按照《江蘇省裝配式建筑綜合評定標準》DB32 /T3753 進行裝配式建筑綜合評定,混凝土結構裝配式建筑綜合評定結果達到一星級以上,木結構、鋼結構、組合結構裝配式建筑綜合評定結果達到二星級以上。優先支持裝配化裝修項目。
6.居住建筑應按照75%節能標準執行,公共建筑應實現建筑綜合節能率75%。優先支持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或零能耗建筑。
7.鼓勵項目開展綠色、健康、智能智慧等技術集成應用與創新,探索實施“綠色建筑+”工程。鼓勵項目開展建筑能效實測評估,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二)建筑能效提升項目
針對既有建筑,通過實施圍護結構改造、主要用能設備更新、建筑能源監管等舉措,提升建筑能效,改善建筑室內環境和人的生活品質。具體要求如下:
1.通過近2年的公共建筑能源審計和用能數據分析,制定綠色化改造或能效提升方案,改造后應實現單位建筑面積節能率不低于15%。可以通過改造前后建筑能耗數據和用能賬單對比,評測節能改造實際效益。
2.優先支持集成應用多種適宜新技術,開展綠色改造的項目;鼓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3.制定并實施有針對性的綠色運營管理規定。
4.安裝建筑能耗分項計量裝置,實時向市級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上傳能耗數據。
5.針對居住建筑,優先支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同步開展圍護結構節能改造、適老化改造的項目。
6.優先支持公共機構建筑能效提升項目;優先支持引入綠色金融產品的項目。
三、江蘇省科技支撐項目
1.碳達峰目標下的江蘇建筑節能策略和路徑研究
研究內容:為實現2030年建筑碳達峰發展目標,通過對碳排放總量的分析和發展預測,研究到2030年江蘇建筑領域碳排放峰值目標,提出未來10年江蘇建筑節能發展路徑、政策機制、技術路線等建議。
考核指標:形成《碳達峰目標下的江蘇建筑節能策略和路徑研究》報告。
2.基于智能設計與先進建造的綠色公共建筑設計方法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以智能化信息技術為引導,探索智能設計在公共建筑設計方法中的創新應用,開發智能設計軟件,優化智能化集成設計與先進建造技術方法,提高智能設計—先進建造的數字化產業價值。
考核指標:研制設計軟件和設計工具不少于1套,編制《公共建筑智能設計技術指南》1部,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1項。
3.城鎮老舊小區綠色化改造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城鎮老舊小區建筑功能低、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以及改造困難等問題,開展適宜的綠色化改造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實現城鎮老舊小區功能提升與人居環境品質改善。
考核指標:形成專利不少于2項,編制《城鎮老舊小區綠色化改造技術導則(規程)》1部,建設示范項目不少于1個,示范項目建筑面積不少于3萬平方米。
4.綠色智慧住區管控平臺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開展綠色智慧住區公共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實現住區物流、安保、停車、公共設施管理等數據通暢、在線監測、智能監管等目標,全面提升住區智能化管理水平。
考核指標:形成綠色智慧住區公共服務管理平臺軟件1個,完成相關技術導則1部,建成綠色智慧住區示范項目不少于1個。
5.公共建筑室內空氣品質綜合評價體系研究
研究內容:對公共建筑室內空氣品質、熱濕環境及空調系統能耗進行研究分析,結合污染空氣造成的疾病負擔成本、能耗成本、舒適性與健康在國內外標準中的得分比重,確定空氣品質,熱濕和能耗權重,形成綜合評價體系。
考核指標:編制《江蘇省綠色建筑室內空氣品質綜合評價指南》1部。
6.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供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住宅、酒店、學校等典型建筑冬季供暖需求,開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空氣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耦合供暖應用關鍵技術研究,形成技術體系,開展應用示范。
考核指標:形成專利不少于2項,編制《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建筑供暖技術導則》1部,建成示范項目不少于2項。
7.固體廢棄物制備綠色建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內容:研究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活化改性技術以及定向優化技術,形成解決制約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問題的可靠性方案,實現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考核指標:形成專利不少于3項,編制相關標準1部,關鍵技術應用建筑面積不少于20萬平方米。
8.裝配式建筑圍護結構隔聲性能及其舒適性提升共性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裝配式建筑存在的隔聲舒適性不足的共性問題,開展裝配式建筑圍護結構預制墻體隔聲性能及其提升技術研究,改善裝配式建筑品質。
考核指標:研發新型預制墻體不少于2種,形成專利不少于3項,編制相關標準1部,建成示范項目不少于2個。
9.BIM技術在綠色建筑全壽命期一體化集成應用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開展BIM技術在綠色建筑設計、建造、運維全過程的深度融合應用研究,形成綠色建筑分階段實施的BIM技術一體化集成應用實施路徑。
考核指標:編制《綠色建筑全壽命期BIM技術一體化集成應用導則》1部,建成示范項目不少于2個。
10.裝配化裝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居住建筑推廣裝配化裝修存在的問題,開展基于全壽命內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成本效益比較分析,為全面推廣居住建筑裝配化裝修提供支撐。
考核內容:形成專利不少于2項,居住建筑裝配化裝修全壽命期績效分析報告1份,建成示范項目不少于2個。
11.既有城區綠色宜居更新空間優化策略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以構建綠色、宜居城市空間品質為目標,以既有城區空間形態、交通方式、業態布局及文化傳統等要素為對象,開展系統研究,提出空間優化設計策略,編制設計導則,開展項目示范。
考核指標:完成研究報告1份,編制設計導則+部,出版專著1部,建成示范項目1個。
上述就是2024年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獎補項目申報具體內容了,有申報需求的企業,小編期待各位的來電咨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