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g0c0k"><input id="g0c0k"></input></fieldset>
    • 今天是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歡迎光臨本站 

      行業動態

      匯編!2024年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地市獎勵補助及認定管理辦法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22/10/25     瀏覽次數: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地市獎勵補助及認定管理辦法匯編整理,江蘇省常州市、徐州市、南京市、淮安市、南通市、宿遷市、無錫市、揚州市、鹽城市、蘇州市、泰州市、鎮江市、連云港市想要申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資金的朋友們,歡迎隨時聯系臥濤科技小編咨詢代辦。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地市獎勵補助及認定管理辦法匯編整理,江蘇省常州市、徐州市、南京市、淮安市、南通市、宿遷市、無錫市、揚州市、鹽城市、蘇州市、泰州市、鎮江市、連云港市想要申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資金的朋友們,歡迎隨時聯系臥濤科技小編咨詢代辦。

      免費咨詢18715065127(手機/微信)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一、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市級政策:新獲批建設省級研發機構,由市科技局予以一次性資助20萬元。 區級政策:對獲得省級研發機構認定的企業,認定后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一)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獎勵補助
      南京市:新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對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開展績效考評,3年為一周期,按產業領域分年度組織實施。對考評結果優良的最高給予200萬元獎勵,優良率不超過30%。獲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醫學中心,分三年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
      鼓勵企業設立各級博士后站。對南京地區新入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簡稱“國家級博站”)、江蘇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以下簡稱“省級博站”)的企業,分別給予60萬元、20萬元資助。新入選國家級博站分站、省級博站分站的企業,給予20萬元資助。入選南京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市級準博站”)的企業,給予5萬元資助。企業博站(含分站)成功升級的,按資助標準補齊差額。激勵博站單位爭先評優。突出重點學科建設和重點產業發展,提升國家級博站(含分站)、省級博站(含分站)建設水平,每年在一定比例范圍內評選南京市優秀博站單位,給予南京地區評估優秀的博站單位10萬元獎勵。對博士生導師引薦外籍博士后進企業國家級(含分站)、省級博站(含分站)的,每引薦一名外籍博士后給予2萬元獎勵。國家級博站分站、省級博站分站每新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員,資助單位2萬元。對企業國家級博站(含分站)、省級博站(含分站)的全職在站博士后,在站每滿1年給予5萬元生活補貼,最長支持2年。對入選‘市博士科研資助計劃’的國家級博站、省級博站的項目,由市財政擇優資助,每個項目5萬元。對入選‘市資助招收博士后人員’的國家級博站、省級博站的全職在站博士后(省屬單位和中央駐蘇單位除外),市財政擇優資助,在站每滿1年資助5萬元,最長資助2年。對引進或者出站后在寧企業工作的博士后,符合條件的可入選紫金山英才先鋒計劃,最高給予350萬元資金資助。在RC項目評審時,企業博士后在站工作經歷視同設站企業高管任職經歷,予以優先支持。

      江北新區   國家級500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建鄴區:支持企業加快前沿核心技術、安全生產技術的研發、轉化和示范應用,對獲得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認定的,分層次給予運營單位最高5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經費補助。對獲得市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層次給予運營管理單位最高2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對企業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額達到100萬元以上的給予納統額的1%,最高20萬元獎勵

      雨花臺區:對涉軟產業領域內新成立的市、省、國家級涉軟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 室、企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分級一次性給予 10 萬元、20 萬元、30 萬元獎勵。
      重點支持新獲批的省級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給予每家20萬元和10萬元獎勵(軟件谷牽頭申報)

      六合區:對新認定的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納入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備案的,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實施產學研精準合作“千家百企計劃”,對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的產學研合作項目,補助本年度已支付到賬經費的50%,每家每年不超過10萬元,同一項目支持最長2年。

      江北新區:對新獲批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一次性獎勵平臺建設單位500萬元。對推動新區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其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高淳區:對成功創建國家級、省級、市級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單位,分別 一次性給予 100 萬元、30 萬元、5 萬元(同級中心享受一次,同 一年份就高執行)獎勵;對企業研發機構區級年度績效考評優秀 的,給予每家最高 10 萬元獎勵(市區不重復獎勵)。對規上工業企 —4— 業、規上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在一線城市設立的“飛地” 型研發機構或在重點高校院所設立研發實驗室的,經登記備案后, 按照績效給予租金或研發投入的 30%補助,最高 30 萬元。
      (二)蘇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1.鼓勵和支持企業建設各類企業研發機構并持續開展創新活動。對已建成的各類市級企業研發機構(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企業院士工作站等),每三年為一周期按技術領域分年度開展績效評估,根據工作實績給予高50萬元績效補助。其中,張家港、常熟、太倉、昆山的補助經費由蘇州市級財政和各市(縣)財政按1:3比例分擔。
      2.引導市級企業研發機構加強能力建設,并積極對上爭取獲批建設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對蘇州市區注冊單位:
      (1)新獲批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的,一次性給予 20 萬元建設經費支持。
      (2)新獲批建設省級院士工作站,建設期滿后通過省評估驗收的,一次性給予 100 萬元建設經費支持。
      3.若、省、市企業研發機構類別發生調整,參照相同級別補助條款執行。
      Ⅰ、園區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
      本細則所指的企業研發機構是指企業內部或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共建的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開發、工藝開發、技術服務的機構。
      對經園區科技部門認定的研發機構,認定后給予所在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獲得市級研發機構認定的企業,認定后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
      對獲得省級研發機構認定的企業,認定后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獲得省級院士工作站立項的企業,項目立項第二年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對獲得國家級研發機構認定的企業,認定后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
      對有效期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認定(或立項)的,可累加享受補貼。
      Ⅱ、姑蘇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除享受上級扶持政策外,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Ⅲ、張家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
      研發機構積分制度:
      1、新增張家港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院、企業院士工作站,計20分;
      2、新增蘇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院、企業院士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計50分;
      3、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院、企業院士工作站,工程中心、重點實驗、重點研發機構室等,計50分。
      4、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計120分。
      5、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計300分。
      Ⅳ、吳中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
      大力推進高水平的創新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省級、市級的重點實驗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給予20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資金補助。
      Ⅴ、相城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
      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工程中心的分別一次性獎勵 200 萬元、100 萬元、25 萬元。(發改局)
      對新認定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項目承擔單位,獎勵 200 萬元;對新認定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承擔單位,獎勵 100 萬元;對新認定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承擔單位,獎勵 10 萬元;對新認定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項目承擔單位,獎勵 2 萬元。
      Ⅵ、吳江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
      蘇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萬元;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30萬元。
      Ⅶ、高新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企業研發機構,包括企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其他新增的研發機構項目。
      經上級科技部門認定的研發機構,按以下三種情況予以配套或獎勵:(1)省市立項撥款建設的企業研發機構項目,按上級撥款經費的50%予以配套;(2)省市立項的企業研發機構項目,建設期滿后經省市科技部門組織考評后給予補助和獎勵的,上級有明確規定的、按上級規定執行,上級無明確規定的、按上級撥款經費的100%予以配套;(3)省級立項的企業研發機構獎勵20萬元,市級立項的企業研發機構獎勵5萬元。
      鼓勵企業和高校院所圍繞產業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鼓勵高校院所設立技術轉移機構,鼓勵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技術轉移機構開展促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的活動,如技術合作轉移、共建研發平臺、聯合培養RC等,視成效給予活動補助,最高不超過30萬元。
      建立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的動態管理制度。凡獲批省、市研發機構的企業,應于每年10月底報送;蘇州高新區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情況表;。區科創局根據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情況,每年11-12月組織一次綜合考核評估,分二檔擇優獎勵20家,分別為10家每家40萬元、10家每家20萬元。當年獲得過省市立項配套獎勵的、不列入獎勵,三年內不重復獎勵。
      支持企業建設海外研發機構。鼓勵區內企業按相關規定以新設或并購等方式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直接利用海外高端RC、先進科研條件和創新環境等創新資源在當地開展研發活動。對獲批國家、省、市海外研發機構的企業,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的獎勵。
      Ⅷ、太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新認定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企業,獎勵100萬元,認定當年給予60萬,通過驗收后再給予40萬;;
      新認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立項無省撥經費的)的企業,認定當年給予20萬,通過驗收后再給予10萬,首次績效考評優秀的增加2萬元獎勵;;
      新認定蘇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5萬元;;
      Ⅸ、常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對獲得國家、省工程中心的企業,以服務券形式分別給予150萬元、20萬元的支持,經績效評價后按服務券面額分檔兌現資助。
      對獲得省級(含)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等認定的企業,以創新券形式分別給予10~150萬元的支持。
      (三)南通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對通過認定的工程技術中心每兩年進行一次績效考評。考評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對第一次考評不合格者進行警告,連續兩次考評不合格者,取消工程技術中心資格,收回財政資助經費,同時該依托單位在2年內不得再次申報同專業技術領域南通市科技計劃項目。對市區考評為優秀的工程技術中心,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運行經費資助。
      (四)泰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支持企業承擔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中心、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等各類創新載體建設任務,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研發機構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10萬元補助,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給予5萬元補助。
      (五)無錫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
      對首次獲得省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國防科技工業成果轉化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省質檢中心、省計量中心、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省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信息消費體驗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的企業(單位),每年根據申報數量,分檔擇優給予最高 100 萬元一次性獎勵。
      (六)常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貼
      當年通過考核驗收后獎勵為10萬元。
      (七)鎮江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凡經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國家部委批準在我市設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在省財政專項支持的基礎上,在鎮江市級相關專項資金中再給予每個國家級平臺不超過1000萬元的后補助(鎮江市與轄市區政府、鎮江新區和鎮江高新區管委會各50%)。
      (八)揚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當年企業獲得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院士工作站、檢驗測試平臺、重點實驗室等認定,以及企業或相關機構被正式授權為國家專業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分委會等技術標準制定機構。
      對市區列入年度市重點培育的360家科技型企業名單的企業和重點建設的100家技術研發機構,按國家級不超過60萬元、省級不超過30萬元,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對全市其它企業,分別按國家級不超過30萬元、省級不超過15萬元,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企業納稅關系所在地財政根據財力狀況予以配套。
      (九)鹽城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企業獲批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的,分別獎勵100萬元、30萬元,同級不同類的企業研發機構不重復獎勵。
      (十)連云港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一次性獎勵100萬元、20萬元;新認定的省級院士工作站一次性補助50萬元。對績效評估優秀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給予一次性補助20萬元。對新獲批和績效評估優秀的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公共服務平臺按照上級資助1:0.5給予補助。對通過省研發管理體系貫標的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5萬元。
      (十一)宿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支持企業自建或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對國家級、省級科研院所在宿豫設立分支機構的,給予一定獎勵。對首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研發機構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30萬元、5萬元;獲得市級企業研發機構考評“優秀”等次的,給予8萬元獎勵。對首次獲得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的,給予一次性獎勵60萬元;對首次獲批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首次獲批省級研究生工作站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十二)徐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補助
      1、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申報的科技項目,優先列入市級科技計劃,給予經費支持。
      2、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擇優推薦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發支出經費,可享受技術開發費150%抵扣所得稅優惠政策。
      4、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享受其他有關優惠政策。

      附件: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建設是我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內容之一,也是構建我省區域性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任務。為加強我省工程中心的組建和管理,形成具有我省特色與優勢的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其在工程化研究開發、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的作用,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第二條 建設工程中心的宗旨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圍繞省科技工作的重點工作任務,通過政府引導,產學研緊密聯合,探索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新途徑,加強“創新、產業化”的中間環節,開發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共性技術和建立成果轉化所需系統集成的工程化驗證環境,推動具有市場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增強我省產業的自主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第三條 工程中心主要依托于本省行業、領域科技實力較強的重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建成擁有國內一流的工程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和試驗的專業技術隊伍,具有較完備的工程化綜合配套條件,能夠提供多種綜合性服務,并與國內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省內相關企業緊密聯系,對本行業發展具有明顯帶動作用,同時具有自我良性發展機制的科研開發實體。
      第四條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務是:
      (一)根據我省經濟建設和市場需要,針對行業或地區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問題進行攻關,在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基礎上,持續不斷地創造新成果,開發新技術,并進行工程化研究,為企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術、工藝、裝備和新產品。
      (二)實行開放服務,接受省有關部門、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委托的工程技術研究、試驗和成套技術服務,并為其成果推廣提供咨詢。
      (三)參與我省相關行業技術和裝備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為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技術依托。
      (四)培養、聚集相關專業的高層次的工程技術RC和管理RC,為本省企業、行業提供工程技術RC培訓。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促進行業、領域的技術發展。
      第二章 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第五條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以下簡稱“省科技廳”)是工程中心建設和管理的主要機構,省科技廳將會同江蘇省財政廳(以下簡稱“省財政廳”)根據全省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及其區域共同發展需要,統籌規劃,組織實施工程中心的組建和管理工作。有關廳局或省轄市科委(以下簡稱“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歸口管理的工程中心建設的組織實施。
      第六條 各管理機構的具體職責是:
      (一)科技廳
      1、負責制定工程中心建設的總體規劃;
      2、負責編制工程中心年度建設工作計劃與經費預算;
      3、負責編制年度匯總決算;
      4、負責組織工程中心建設過程中的檢查、監督、評估和驗收;
      5、負責制定工程中心的運行評價指標體系并組織對工程中心的年度考核和評價工作;
      (二)省財政廳
      1、負責審批工程中心建設的年度經費預算,并籌措必要的建設資金;
      2、負責審批工程中心的建設年度經費匯總決算;
      3、檢查、監督工程中心建設經費的管理、使用和作用發揮情況。
      (三)主管部門
      1、負責本行業(或地區)擬建工程中心的組織和推薦工作;
      2、負責歸口管理的工程中心的組建實施和運行情況檢查;
      3、負責配套經費的落實;
      4、負責本行業(或地區)工程中心建成后的運行管理工作。
      第三章 立項與實施
      第七條 凡符合組建省工程中心的總體規劃和布局原則,擬申請承擔工程中心建設任務的依托單位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某一技術領域具有較強的創新開發實力,具備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的能力,已有一定數量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成果、發明專利或專有技術。
      (二)具有較強的工程化能力,有技術水平高、工程化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帶頭人;有一定數量和較高水平的工程技術研究和設計人員及能承擔試驗任務的熟練技術工人。
      (三)基本具備工程技術試驗條件和工藝設備等基礎設施,有必要的檢測、分析、測試手段。經組建充實完善后,應具備承擔綜合性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和試驗任務的能力。
      (四)擁有較雄厚的科研資產和經濟實力,有籌措資金的能力和信譽。主管部門具有一定的資金匹配能力并作出相應承諾。
      (五)已初步形成技術創新機制,具有形成獨立核算實體的能力和環境。擁有市場意識強、敢于創新、科學管理的領導班子和管理隊伍。
      (六)具有明顯帶動行業技術進步和持續創新的能力,擁有可開發的技術和產品,符合我省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適應市場需求。
      對申請承擔工程中心建設任務的依托單位的所有制性質不作區分,一視同仁,公平競爭。
      第八條 省科技廳每年根據確定的重點領域,采用主管部門推薦或招標的辦法組織立項,編制下達年度的工程中心建設計劃。
      (一)主管部門根據省科技廳發布的工程中心建設規劃或其他有關指導文件,結合行業、地區技術創新和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組織有關單位提出項目建議書,編制項目預可行性報告。
      (二)省科技廳對各主管部門推薦的項目進行初審,對通過初審的建議項目,由主管部門組織編制項目的可行性報告。
      (三) 省科技廳組織專家或中介機構對通過初審的項目進行技術和經濟可行性論證或評估。
      (四) 對論證或評估通過的工程中心建設項目,由各主管部門組織項目依托單位在修改可行性報告的基礎上,填寫項目計劃任務書,并簽定科技項目合同后,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正式編制并下達工程中心建設項目計劃,啟動實施。
      計劃任務書和科技項目合同是工程中心建設項目執行和驗收考核的主要依據。
      (五)對競爭性強,具備招標條件的工程中心建設重點項目,省科技廳將采取招投標的形式組織立項,具體按照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執行。
      第九條 對有產學研基礎并以項目股份制共同組建的工程中心項目、各主管部門先期組織培育并初見成效的工程中心項目、進入省級以上開發區、農業示范園區的工程中心項目,省科技廳將優先予以支持。
      第四章 經費管理
      第十條 省科技廳會省財政廳根據每年的科技工作需要和工程中心的建設計劃安排一定的工程中心建設經費。
      第十一條 工程中心的建設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所需建設經費投入一般由省財政、主管部門、項目依托單位共同籌集,以依托單位自籌為主。
      第十二條 依托單位應對工程中心建設經費(含主管部門配套、單位自籌部分的資金)實行獨立核算,單獨列帳,并嚴格按照項目建設可行性方案、計劃任務書要求開支,專款專用,超支不補。每年由依托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編報年度預決算報告報送主管部門和省科技廳,接受有關審計和監督。
      第十三條 鼓勵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出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工程中心。對采取股份制建立的工程中心,省科技廳及其主管部門撥款資助部分形成的收益轉移由各出資共同承建單位按股權比例分享。工程中心在組建期間的收益,補充用作建設,工程中心建成驗收后的收益,應拿出一定比例留在工程中心用于儀器設備的添置,開展研究開發工作等。
      第五章 運行管理
      第十四條 工程中心建設周期一般為3年。工程中心建成運行后采取獨立建制的管理體制,一般應建成獨立法人或獨立核算的二級法人實體,并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計劃和配套的內部管理制度。
      第十五條 工程中心實行理事會或董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中心的理事會或董事會原則上由依托單位和有關成員單位負責人及主管部門領導共同組成,具體負責工程中心發展規劃、計劃的審定,監督、檢查和審議財務預決算及其收益分配方案,協調成員單位及相關合作單位的關系,聘用或解聘中心主任等。
      第十六條 工程中心應設立技術委員會,一般為7-15人,由中心依托單位和國內科技界、企業界知名專家組成;主要審議工程中心的規劃、研究開發工作計劃、項目,評價工程試驗設計方案,幫助提供技術、經濟咨詢和市場信息等。工程中心的技術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
      第十七條 工程中心主任每年應召集中心的主要技術人員,收集對本行業、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的共性關鍵技術、新產品,或對本行業企業生產中急需解決的技術、升級換代產品等,提出若干研究開發或工程化項目計劃,提交技術委員會審議,確定每年應開展的研究、開發或工程化項目。國家、省工程中心可視同科研機構直接向省科技廳申請高技術研究、科技攻關等計劃項目。
      第十八條 工程中心實行開放、流動的機制,其人員由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構成。固定人員應包括工程研究開發、工程設計和工程管理人員,根據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高、中級技術工人。工程中心應積極創造條件,吸收和接納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攜帶成果來實施成果轉化、進行工程化研究開發和試驗。受讓工程中心成果的企業,可派人參加中心的研究開發與工程化工作。工程中心要注意吸收和培養青年科技人員并積極吸收有成就的留學回國、進修人員到工程中心參加研究開發工作。
      第十九條 省科技廳支持工程中心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協助邀請國外專家、研究人員到工程中心從事研究和技術開發或聯合開發。工程中心每兩年應開展一次學術交流與研討活動,邀請本行業或領域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參加。
      第六章 驗收與考評
      第二十條 工程中心建設期間,其依托單位應于每年的6月和12月兩次將階段性建設情況向主管部門提交書面報告,由主管部門審查并簽署意見后報省科技廳。省科技廳將組織專家、審計人員或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正在建設的工程中心進行中期項目檢查、評估,如發現未按計劃任務書執行的,有權要求限期整改,停止經費核撥,整改無效的將取消立項,收回已撥建設經費。
      第二十一條 依托單位按計劃任務書要求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后,應及時向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并撰寫工程中心建設項目驗收總結報告,經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科技廳。項目經審計后,省科技廳組織同行專家或委托社會中介機構進行現場驗收或專題評估。經驗收或評估合格后,頒發相應銘牌。
      對按照計劃任務書要求,提前完成建設任務的,依托單位經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可申請提前驗收。工程中心建設期間,根據市場變化確實需要調整計劃任務書內容和進度的,依托單位必須提前申請,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省科技廳批準,對不服從管理,無正當理由超期一年未能完成計劃任務的工程中心,省科技廳將取消其立項,采取必要措施收回所撥經費。對有信譽不良記錄的依托單位,暫緩受理其申報各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第二十二條 省科技廳對建成并通過驗收的工程中心實行動態管理。
      工程中心每年十二月底前,務必將當年度總結和下年度的工作計劃,連同相關統計報表一式二份報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科技廳。
      省科技廳將組織考評小組或委托中介機構每兩年對其運行情況及績效進行考評或評估,考評結果向社會公示。經過考評,對運行正常并取得突出成績的給予滾動支持,并擇優推薦申請組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管理不善、作用發揮不好的責成限期改進,連續兩次考評不合格的,撤消其工程中心資格,并酌情調出省撥經費購置有關儀器設備。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本管理辦法自頒之日起施行。原立項批準建設的工程中心,按原建設計劃任務書和科技項目合同要求進行考核和驗收。驗收通過后,按本辦法進行運行管理。
      第二十四條 本管理辦法由省科技廳、財政廳負責解釋與修改。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