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2021—2024年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2021-2023年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發布了,南京市相關企業可以來看看,有方案中所提及的項目申報需求的,可以隨時聯系臥濤科技小編咨詢合作。為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數字中國發展戰略,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工作部署,全面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2021-2024年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發布了,南京市相關企業可以來看看,有方案中所提及的項目申報需求的,可以隨時聯系臥濤科技小編咨詢合作。為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數字中國發展戰略,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工作部署,全面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免費咨詢18715065127(手機/微信)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Ⅰ、2021-2024年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專項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聚焦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等八條產業鏈以及鋼鐵、石化、汽車、電子等重點產業,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線,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夯實平臺、網絡、安全以及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等基礎支撐,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深入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二、主要目標
到2024年,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70%,工業互聯網得到有效創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數字化轉型成效進一步凸顯。推動28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00家企業、30萬臺(套)以上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
——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實現產業園區5G網絡高質量覆蓋,5G+工業互聯網持續深化應用,建成18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構建較為完善有序的標識解析體系。
——核心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培育30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服務商,累計打造30家雙跨、行業級以及特色專業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形成5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
——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彰顯。構建未來工廠梯隊式發展體系,引領制造業制造模式轉型,累計建成3家全球燈塔工廠、10家智能工廠、30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6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三、實施路徑
(一)企業內網升級改造工程。支持企業運用5G、TSN(時間敏感網絡)開展內網升級,推動IT(信息技術)網絡與OT(生產控制)網絡融合。鼓勵企業應用MES(制造執行系統)、SRM(供應商關系管理)、ERP(企業資源規劃)和CRM(客戶資源管理),打通企業信息流、數據流、業務流。持續引導組織企業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升級版),促進企業本質貫標。到 2024年,圍繞鋼鐵、石化、汽車、電子和高端裝備等領域,累計推動10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打造50個企業內網改造標桿。(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江北新區、國家級開發區,以下內容責任單位均含各區,江北新區、國家級開發區,不再列出)
(二)企業高質量外網提升工程。依托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和紫金山實驗室國家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外網專項,利用IPv6、CENI(未來網絡)等新技術構建工業外網基礎設施。深入推進5G應用“揚帆”行動,鼓勵各板塊、重點產業鏈園區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協同推進5G網絡設施規模化建設部署。搭建園區、運營商和企業三方對接平臺,精準助力中小企業加速數字化改造。到2024年,累計建成3萬個5G基站,為500家中小企業按需提供外網改造服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電信運營企業)
(三)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工程。圍繞鋼鐵、石化、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打造全產業鏈、制造全流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的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支持工業企業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持續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推動成熟模式在更多行業和領域復制推廣,每年打造50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典型案例。鼓勵優勢板塊積極創建“互聯網+先進制造”特色基地和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電信運營企業)
(四)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廣應用工程。推動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運營和推廣應用,加快食品、石化等行業型以及綜合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推動標識解析應用向各行業滲透延伸,鼓勵企業上標識、用標識。到2024年,二級節點累計接入企業3000家以上,標識注冊量達到150億條。(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企業上云上平臺工程。推動“鏈主”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行業級、區域級、供應鏈級以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集成互聯和云端遷移。每年認定100家以上星級上云企業,推動3000家企業、10萬臺(套)以上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云化遷移。到2024年,累計打造30家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六)自動化設備升級改造工程。加快智能制造裝備迭代升級,鼓勵企業購置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成套生產線、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等設備,以及開展用于項目的先進生產技術、設備嵌入式軟件、系統集成和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服務,推動人機深度互聯與協同。到2024年,累計完成1000家企業自動化改造。(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七)制造業數字化場景拓展工程。圍繞數據采集和感知、高清視頻、機器視覺、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數字孿生等六類典型應用場景,加快推進制造業與數字經濟、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開展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的深度創新和推廣應用,每年發布50個制造業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八)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標桿培育工程。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開展商業模式、產品研發模式、生產模式、質量管理模式和消費者服務的全方位變革,打造全球燈塔工廠。充分依托和發揮我市產業優勢,聚焦“設施互聯、系統互通、數據互享、產業互融”建設內容,培育發展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科學主動布局,鼓勵企業、平臺爭創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工業互聯網等試點示范項目。到2024年,力爭建成3家全球燈塔工廠,新建5家智能工廠,新增認定80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九)工業軟件攻關工程。立足自主可控,推動工業軟件產業基礎高級化,促進工業軟件解決方案迭代升級,重點突破EDA軟件等研發設計類、業務管理類、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類工業軟件,工業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基礎支撐軟件,推進自主仿真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深入應用,破解工業軟件“卡脖子”問題。支持紫金山實驗室開展擬態邊緣網關研制、標識資源搜索系統等國家專項建設,突破一批新型關鍵技術。到2024年,工業軟件產業規模達480億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工業APP培育工程。鼓勵企業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的軟件化,不斷集成和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微服務組件,快速培育發展500個面向不同工業場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每年面向汽車、石化、電子、能源、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征集30個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并在行業內推廣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一)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培育工程。緊盯中小企業對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實際需求,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建模仿真、運營管理、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發動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資源池服務商為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內網外改造、標識解析、標桿工廠、智能工廠(車間)、業務上云、信息安全等對接服務。以績效目標為導向,支持服務商做大做強,每年遴選扶持10家以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服務商。到2024年,累計為全市1000家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二)安全生產信息化提升工程。圍繞全市化工、冶金、裝備制造、民爆和船舶修造等重點行業,鼓勵企業在安全信息管理分析、設備設施動態監測監控、安全風險辨識管控、隱患排查、事故應急管理、人員安全管理等安全生產重點環節加大信息化投入。每年打造30家安全生產信息化標桿企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三)工控安全防護工程。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深入開展宣標貫標、達標示范。強化網絡安全技術保障能力,加快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建設,支持重點企業建設安全態勢感知和綜合防護系統。每年培育10家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星級企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區、開發區要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促進本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的重要抓手,制定具體推進方案,明確任務分工,排定序時進度,統籌協調推進,定期報送工作進展。市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做好統籌牽頭抓總,每季度開展通報考核。
(二)做好產業協同。鼓勵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充分發揮溢出效應,依托自身技術優勢,面向全市同行業企業和中小企業輸出解決方案和經驗。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剝離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信息服務等技術業務,成立獨立法人實體,面向原行業和全市中小企業提供專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各區和32個重點產業鏈園區要充分利用5G基礎設施性能優勢,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建立推進工作機制,園區組織協調公共資源,運營商提供網絡基礎設施,行業解決方案及綜合集成交付,企業提供產業升級需求,合力打造柔性、敏捷、可持續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協同模式。
(三)形成工作合力。各區、開發區要指導制造業企業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推動生產方式、企業形態、業務模式的全方位變革。建立政府、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多層次溝通機制和顧問制度,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大問題開展交流與合作,構建上下協同、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運轉高效的工作推進體系。
(四)用足用好政策。各區、開發區要充分發揮省市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作用,統籌用好各項支持政策。鼓勵各區加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引領和推廣,每年評選并扶持一批數字化轉型樣板工程。圍繞數字化轉型咨詢診斷、智能制造示范車間、企業上云、兩化融合貫標等方向,出臺支持政策,激發企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
(五)主動做好服務。各區、開發區要主動加強與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等機構對接合作,面向企業高管、首席信息官和信息化工作者,通過集中授課、參觀研學等方式,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和政策解讀。舉辦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和生態供需對接會,鼓勵各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為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優質高效技術診斷和決策咨詢服務。
Ⅱ、2021-2024年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專項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我市制定并發布了《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4)》(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主要背景
2021年10月18日,X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南京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打造一批全國有影響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燈塔工廠”。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包括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實施路徑、組織保障四部分內容。
(一)關于總體要求
聚焦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八條產業鏈以及鋼鐵、石化、汽車、電子等重點產業,深入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二)關于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4年,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70%。
具體目標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數字化轉型成效進一步凸顯。推動28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00家企業、30萬臺(套)以上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二是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實現產業園區5G網絡高質量覆蓋,5G+工業互聯網持續深化應用,建成18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三是核心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培育30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服務商,累計打造30家雙跨、行業級以及特色專業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形成5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四是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彰顯。累計建成3家全球燈塔工廠、10家智能工廠、30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6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三)關于實施路徑
共部署實施13項重點任務:
一是企業內網升級改造工程。支持企業運用5G、TSN(時間敏感網絡)開展內網升級,打通企業信息流、數據流、業務流,持續引導組織企業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升級版)。
二是企業高質量外網提升工程。利用IPv6、CENI(未來網絡)等新技術構建工業外網基礎設施。深入推進5G應用“揚帆”行動,鼓勵各板塊、重點產業鏈園區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協同推進5G網絡設施規模化建設部署,搭建園區、運營商和企業三方對接平臺。
三是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工程。打造全產業鏈、制造全流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的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支持工業企業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持續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
四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廣應用工程。推動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運營和推廣應用,加快食品、石化等行業型以及綜合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推動標識解析應用向各行業滲透延伸,鼓勵企業上標識、用標識。
五是企業上云上平臺工程。推動“鏈主”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行業級、區域級、供應鏈級以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集成互聯和云端遷移。
六是自動化設備升級改造工程。加快智能制造裝備迭代升級,鼓勵企業購置工業機器人、成套生產線、研究開發等設備,及開展解決方案服務,推動人機深度互聯與協同。
七是制造業數字化場景拓展工程。圍繞數據采集和感知、高清視頻、機器視覺、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數字孿生等六類典型應用場景,開展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的深度創新和推廣應用。
八是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標桿培育工程。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打造全球燈塔工廠。聚焦“設施互聯、系統互通、數據互享、產業互融”建設內容,培育發展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
九是工業軟件攻關工程。立足自主可控,推動工業軟件產業基礎高級化,促進工業軟件解決方案迭代升級,推進自主仿真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深入應用,支持開展擬態邊緣網關研制、標識資源搜索系統等國家專項建設,突破一批新型關鍵技術。
十是工業APP培育工程。鼓勵企業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的軟件化,不斷集成和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微服務組件,快速培育發展面向不同工業場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面向重點行業,征集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并在行業內推廣應用。
十一是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培育工程。緊盯中小企業對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實際需求,發動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資源池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診斷等對接服務,以績效目標為導向,支持服務商做大做強。
十二是安全生產信息化提升工程。鼓勵化工、冶金、裝備制造、民爆和船舶修造等重點行業企業在安全生產重點環節加大信息化投入,打造安全生產信息化標桿企業。
十三是工控安全防護工程。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深入開展宣標貫標、達標示范。加快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建設,支持重點企業建設安全態勢感知和綜合防護系統。
(四)關于組織保障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強化責任落實。各區、開發區要制定具體推進方案,排定序時進度,定期報送工作進展。市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季度開展通報考核。二是做好產業協同。鼓勵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輸出解決方案和經驗。引導行業龍頭企業提供專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各區和32個重點產業鏈園區與通信運營企業建立推進工作機制,合力打造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協同模式。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政府、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多層次溝通機制和顧問制度,構建上下協同、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運轉高效的工作推進體系。四是用足用好政策。各區、開發區要充分發揮省市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作用,統籌用好各項支持政策。鼓勵各區出臺支持政策,每年評選并扶持一批數字化轉型樣板工程。五是主動做好服務。各區、開發區要主動加強與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等單位和組織對接合作,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和政策解讀。定期舉辦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和生態供需對接會。
免費咨詢18715065127(手機/微信)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Ⅰ、2021-2024年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專項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聚焦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等八條產業鏈以及鋼鐵、石化、汽車、電子等重點產業,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線,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夯實平臺、網絡、安全以及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等基礎支撐,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深入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二、主要目標
到2024年,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70%,工業互聯網得到有效創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數字化轉型成效進一步凸顯。推動28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00家企業、30萬臺(套)以上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
——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實現產業園區5G網絡高質量覆蓋,5G+工業互聯網持續深化應用,建成18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構建較為完善有序的標識解析體系。
——核心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培育30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服務商,累計打造30家雙跨、行業級以及特色專業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形成5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
——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彰顯。構建未來工廠梯隊式發展體系,引領制造業制造模式轉型,累計建成3家全球燈塔工廠、10家智能工廠、30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6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三、實施路徑
(一)企業內網升級改造工程。支持企業運用5G、TSN(時間敏感網絡)開展內網升級,推動IT(信息技術)網絡與OT(生產控制)網絡融合。鼓勵企業應用MES(制造執行系統)、SRM(供應商關系管理)、ERP(企業資源規劃)和CRM(客戶資源管理),打通企業信息流、數據流、業務流。持續引導組織企業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升級版),促進企業本質貫標。到 2024年,圍繞鋼鐵、石化、汽車、電子和高端裝備等領域,累計推動10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打造50個企業內網改造標桿。(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江北新區、國家級開發區,以下內容責任單位均含各區,江北新區、國家級開發區,不再列出)
(二)企業高質量外網提升工程。依托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和紫金山實驗室國家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外網專項,利用IPv6、CENI(未來網絡)等新技術構建工業外網基礎設施。深入推進5G應用“揚帆”行動,鼓勵各板塊、重點產業鏈園區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協同推進5G網絡設施規模化建設部署。搭建園區、運營商和企業三方對接平臺,精準助力中小企業加速數字化改造。到2024年,累計建成3萬個5G基站,為500家中小企業按需提供外網改造服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電信運營企業)
(三)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工程。圍繞鋼鐵、石化、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打造全產業鏈、制造全流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的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支持工業企業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持續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推動成熟模式在更多行業和領域復制推廣,每年打造50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典型案例。鼓勵優勢板塊積極創建“互聯網+先進制造”特色基地和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電信運營企業)
(四)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廣應用工程。推動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運營和推廣應用,加快食品、石化等行業型以及綜合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推動標識解析應用向各行業滲透延伸,鼓勵企業上標識、用標識。到2024年,二級節點累計接入企業3000家以上,標識注冊量達到150億條。(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企業上云上平臺工程。推動“鏈主”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行業級、區域級、供應鏈級以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集成互聯和云端遷移。每年認定100家以上星級上云企業,推動3000家企業、10萬臺(套)以上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云化遷移。到2024年,累計打造30家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六)自動化設備升級改造工程。加快智能制造裝備迭代升級,鼓勵企業購置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成套生產線、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等設備,以及開展用于項目的先進生產技術、設備嵌入式軟件、系統集成和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服務,推動人機深度互聯與協同。到2024年,累計完成1000家企業自動化改造。(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七)制造業數字化場景拓展工程。圍繞數據采集和感知、高清視頻、機器視覺、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數字孿生等六類典型應用場景,加快推進制造業與數字經濟、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開展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的深度創新和推廣應用,每年發布50個制造業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八)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標桿培育工程。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開展商業模式、產品研發模式、生產模式、質量管理模式和消費者服務的全方位變革,打造全球燈塔工廠。充分依托和發揮我市產業優勢,聚焦“設施互聯、系統互通、數據互享、產業互融”建設內容,培育發展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科學主動布局,鼓勵企業、平臺爭創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工業互聯網等試點示范項目。到2024年,力爭建成3家全球燈塔工廠,新建5家智能工廠,新增認定80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九)工業軟件攻關工程。立足自主可控,推動工業軟件產業基礎高級化,促進工業軟件解決方案迭代升級,重點突破EDA軟件等研發設計類、業務管理類、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類工業軟件,工業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基礎支撐軟件,推進自主仿真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深入應用,破解工業軟件“卡脖子”問題。支持紫金山實驗室開展擬態邊緣網關研制、標識資源搜索系統等國家專項建設,突破一批新型關鍵技術。到2024年,工業軟件產業規模達480億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工業APP培育工程。鼓勵企業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的軟件化,不斷集成和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微服務組件,快速培育發展500個面向不同工業場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每年面向汽車、石化、電子、能源、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征集30個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并在行業內推廣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一)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培育工程。緊盯中小企業對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實際需求,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建模仿真、運營管理、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發動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資源池服務商為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內網外改造、標識解析、標桿工廠、智能工廠(車間)、業務上云、信息安全等對接服務。以績效目標為導向,支持服務商做大做強,每年遴選扶持10家以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服務商。到2024年,累計為全市1000家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二)安全生產信息化提升工程。圍繞全市化工、冶金、裝備制造、民爆和船舶修造等重點行業,鼓勵企業在安全信息管理分析、設備設施動態監測監控、安全風險辨識管控、隱患排查、事故應急管理、人員安全管理等安全生產重點環節加大信息化投入。每年打造30家安全生產信息化標桿企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三)工控安全防護工程。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深入開展宣標貫標、達標示范。強化網絡安全技術保障能力,加快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建設,支持重點企業建設安全態勢感知和綜合防護系統。每年培育10家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星級企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區、開發區要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促進本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的重要抓手,制定具體推進方案,明確任務分工,排定序時進度,統籌協調推進,定期報送工作進展。市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做好統籌牽頭抓總,每季度開展通報考核。
(二)做好產業協同。鼓勵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充分發揮溢出效應,依托自身技術優勢,面向全市同行業企業和中小企業輸出解決方案和經驗。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剝離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信息服務等技術業務,成立獨立法人實體,面向原行業和全市中小企業提供專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各區和32個重點產業鏈園區要充分利用5G基礎設施性能優勢,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建立推進工作機制,園區組織協調公共資源,運營商提供網絡基礎設施,行業解決方案及綜合集成交付,企業提供產業升級需求,合力打造柔性、敏捷、可持續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協同模式。
(三)形成工作合力。各區、開發區要指導制造業企業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推動生產方式、企業形態、業務模式的全方位變革。建立政府、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多層次溝通機制和顧問制度,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大問題開展交流與合作,構建上下協同、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運轉高效的工作推進體系。
(四)用足用好政策。各區、開發區要充分發揮省市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作用,統籌用好各項支持政策。鼓勵各區加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引領和推廣,每年評選并扶持一批數字化轉型樣板工程。圍繞數字化轉型咨詢診斷、智能制造示范車間、企業上云、兩化融合貫標等方向,出臺支持政策,激發企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
(五)主動做好服務。各區、開發區要主動加強與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等機構對接合作,面向企業高管、首席信息官和信息化工作者,通過集中授課、參觀研學等方式,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和政策解讀。舉辦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和生態供需對接會,鼓勵各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為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優質高效技術診斷和決策咨詢服務。
Ⅱ、2021-2024年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專項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我市制定并發布了《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4)》(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主要背景
2021年10月18日,X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南京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打造一批全國有影響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燈塔工廠”。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包括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實施路徑、組織保障四部分內容。
(一)關于總體要求
聚焦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八條產業鏈以及鋼鐵、石化、汽車、電子等重點產業,深入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二)關于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4年,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70%。
具體目標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數字化轉型成效進一步凸顯。推動28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00家企業、30萬臺(套)以上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二是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實現產業園區5G網絡高質量覆蓋,5G+工業互聯網持續深化應用,建成18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三是核心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培育30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服務商,累計打造30家雙跨、行業級以及特色專業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形成5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四是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彰顯。累計建成3家全球燈塔工廠、10家智能工廠、30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6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三)關于實施路徑
共部署實施13項重點任務:
一是企業內網升級改造工程。支持企業運用5G、TSN(時間敏感網絡)開展內網升級,打通企業信息流、數據流、業務流,持續引導組織企業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升級版)。
二是企業高質量外網提升工程。利用IPv6、CENI(未來網絡)等新技術構建工業外網基礎設施。深入推進5G應用“揚帆”行動,鼓勵各板塊、重點產業鏈園區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協同推進5G網絡設施規模化建設部署,搭建園區、運營商和企業三方對接平臺。
三是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工程。打造全產業鏈、制造全流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的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支持工業企業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持續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
四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廣應用工程。推動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運營和推廣應用,加快食品、石化等行業型以及綜合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推動標識解析應用向各行業滲透延伸,鼓勵企業上標識、用標識。
五是企業上云上平臺工程。推動“鏈主”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行業級、區域級、供應鏈級以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集成互聯和云端遷移。
六是自動化設備升級改造工程。加快智能制造裝備迭代升級,鼓勵企業購置工業機器人、成套生產線、研究開發等設備,及開展解決方案服務,推動人機深度互聯與協同。
七是制造業數字化場景拓展工程。圍繞數據采集和感知、高清視頻、機器視覺、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數字孿生等六類典型應用場景,開展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的深度創新和推廣應用。
八是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標桿培育工程。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打造全球燈塔工廠。聚焦“設施互聯、系統互通、數據互享、產業互融”建設內容,培育發展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
九是工業軟件攻關工程。立足自主可控,推動工業軟件產業基礎高級化,促進工業軟件解決方案迭代升級,推進自主仿真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深入應用,支持開展擬態邊緣網關研制、標識資源搜索系統等國家專項建設,突破一批新型關鍵技術。
十是工業APP培育工程。鼓勵企業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的軟件化,不斷集成和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微服務組件,快速培育發展面向不同工業場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面向重點行業,征集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并在行業內推廣應用。
十一是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培育工程。緊盯中小企業對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實際需求,發動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資源池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診斷等對接服務,以績效目標為導向,支持服務商做大做強。
十二是安全生產信息化提升工程。鼓勵化工、冶金、裝備制造、民爆和船舶修造等重點行業企業在安全生產重點環節加大信息化投入,打造安全生產信息化標桿企業。
十三是工控安全防護工程。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深入開展宣標貫標、達標示范。加快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建設,支持重點企業建設安全態勢感知和綜合防護系統。
(四)關于組織保障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強化責任落實。各區、開發區要制定具體推進方案,排定序時進度,定期報送工作進展。市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季度開展通報考核。二是做好產業協同。鼓勵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輸出解決方案和經驗。引導行業龍頭企業提供專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各區和32個重點產業鏈園區與通信運營企業建立推進工作機制,合力打造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協同模式。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政府、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多層次溝通機制和顧問制度,構建上下協同、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運轉高效的工作推進體系。四是用足用好政策。各區、開發區要充分發揮省市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作用,統籌用好各項支持政策。鼓勵各區出臺支持政策,每年評選并扶持一批數字化轉型樣板工程。五是主動做好服務。各區、開發區要主動加強與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等單位和組織對接合作,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和政策解讀。定期舉辦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和生態供需對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