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g0c0k"><input id="g0c0k"></input></fieldset>
    • 今天是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歡迎光臨本站 

      行業動態

      11月30日前:安徽省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申報條件認定流程管理辦法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22/11/21     瀏覽次數:    
      今日講解!安徽省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申請的時間相關條件流程等問題的解答如下,合肥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陽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馬鞍山市、安慶市、蕪湖市、銅陵市、宣城市、池州市、黃山市的企業如果有關詳細的材料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隨時聯系我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10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3339105710(微信同號)0551-65300258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專利商標版權代理、軟件著作權代理(不過包退)、科技成果評價、各類標準化(參編)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兩化融合、企業信用修復、ISO體系認證等)
      一 、遴選程序
      (一)組織申報。各地應根據《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實施方 案》要求,結合地方制造業發展需要,科學合理確定本轄區內遴
      選對象范圍,廣泛組織動員申報。
      (二)遴選推薦。各省(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依 據《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建設遴選參考標準》(附件1) 組織基地遴選推薦工作,要保證推薦質量,每省遴選推薦基地數
      原則上不超過5個。于2024年11月30日前,將有關申報材料(附件2)報送我部。
      (三)復核確定。我部組建專家庫,通過隨機抽取專家的方式,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復核,符合條件的予以公布。

      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建設遴選參考標準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RC隊伍建設 的意見》,根據《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實施方案》,推動國家技能 根基工程培訓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建設工作,促進基地科學 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高
      素質技能RC,制定本標準。
      第二條  基地是集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師資研修、技術技 能推廣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服務平臺,旨在引領帶動制造業技能人
      才培養工作,形成規模化培訓示范效應。
      第三條  按照“聚焦制造、高端引領、產教融合、合作共 建、工學一體、高質量發展”的原則,重點依托國家制造業高質 量發展試驗區、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等遴選制造業龍頭企業、單 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共實訓基地和優質技
      工院校建設基地。

      第二章 基地功能作用

      第四條  基地應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對接制造業產業鏈和創新鏈,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突出“高精尖缺”,針對制造業高新技術、數字技能和急需緊缺職業(工  種),重點開展高技能RC特別是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 首席技師或相應技能水平人員培訓研修。年培訓規模不少于2000人次,其中,高級工及以上培訓不少于20%。
      第五條  基地應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的就業導向,開展企業新  型學徒制培訓,為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失業人員、 殘疾人等重點人群提供面向制造業相關領域的個性化定制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第六條  基地應參與創新研發、產品孵化、技術推廣和成果 交流工作,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職工提供培訓服務,開 展制造業新職業、新技術宣傳推廣活動,建立制造業技能RC的 技術交流互動平臺。可承擔不同層級制造類專業師資培訓、師資
      研修交流等工作。
      第七條  基地應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制造業先進培訓 理念、培訓模式和課程體系,建立國際交流合作服務平臺,積極
      開展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培訓項目。

      第三章  基地設備設施條件
      第八條  基地設備設施應滿足技能培訓、評價、競賽等功能 需要,場地設置科學合理、功能齊備、配套完整,符合工學一體化發展需要。
      第九條  基地教學與實訓場所建筑面積應符合國家有關建設標準和安全要求,能滿足年累計培訓2000人次以上的培訓需求。
      第十條  基地應具有與教學實訓活動相匹配的設施設備,具 備3個以上與當地制造業發展急需緊缺技能RC職業(工種)相 匹配的實訓設備。實訓設備應滿足職業(工種)功能模塊、仿真 工作場景和專項能力訓練等需要,設備總價值原則上不低于2000 萬元。
      第十一條  基地應配備滿足正常教學需求的多媒體和網絡設  備設施,具有一定數量的專業圖書、專業期刊和技術培訓資料。 建立有豐富的數字化培訓資源庫,具備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平臺。

      第四章  培訓師資條件

      第十二條  基地應擁有一支制造業行業專家、企業實踐專 家、職業技能培訓專家、實習實訓指導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每 個職業(工種)不少于3名專家,負責為基地的規劃建設、運營 管理、課程開發、訓練指導、技術創新等提供咨詢服務和研發指導。
      第十三條  基地應擁有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能精 湛、師德高尚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優先選聘中華技能大獎獲得 者、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享受省級以 上政府特殊津貼或獲得省級以上技能相關榮譽表彰等高技能領軍RC擔任培訓師資。

      第十四條  基地應建立完善的師資培養機制,有科學合理的 師資培養規劃和實施方案,探索推行“工程師+技師”、“高級工
      程師+高級技師”的雙師型師資培養模式。

      第五章  培訓模式與課程資源建設

      第十五條  基地應實施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國家職業標準 為依據、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融合
      貫通的工學一體化培訓模式。
      第十六條  基地應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 術的應用,多渠道共建共享培訓資源和網絡學習平臺。鼓勵基地
      推行個性化定制培訓、送教上門培訓等模式。
      第十七條  基地應根據制造業特點和行業企業需求,面向重 點人群、新技術、新領域等開發一批重點培訓項目,開發分級分 類的培訓課程資源包,根據發展實際迭代更新培訓課程等。建立 多層次、模塊化、高質量的技能培訓課程體系,打造具有行業和
      區域特色的培訓品牌。
      第十八條  基地應能夠承擔制造類職業技能競賽的成果轉
      化、集訓、技術服務等工作。


      第六章  培訓管理

      第十九條  基地可針對參訓人員情況,因材施教,制定分層次培養方案。采取全日制、非全日制等形式開展技能RC培訓工作。建立完善彈性學制、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
      第二十條  基地應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國家基本職業培訓包 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等要求,規范配備師資、設備、教學資料等,規范開展培訓和考核。
      第二十一條  基地應制定各種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為學員 提供高質量培訓服務。應建立嚴格的培訓考核制度,培訓合格率 達90%以上。應建立培訓效果評估和效果跟蹤制度,企業及勞動者調查評價滿意率達90%以上。

      第七章 保障機制

      第二十二條  基地應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高效的組織管理 體系,機構設置合理,配備具有職業培訓管理經驗的人員擔任基 地負責人,建立培訓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制度,具備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第二十三條  基地應將基地建設工作納入本單位年度工作計 劃及目標,建立培訓質量評估機制,建立監督、審計及績效評估制度。
      第二十四條  基地應有明確、穩定的經費和資金來源,可通 過提供優質培訓服
      想要了解更多或者是不明白的問題,可直接咨詢。臥濤專業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項目申報、軟件開發、企業孵化、高企申報等服務,可免費上門指導!小編24小時在線為您服務哦
      免費指導熱線:13339105710(可加V)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向上]